admin 發表於 2019-9-16 13:53:57

李華芳:美國夢的“元規則”

這篇要回過頭去談一個問題,就是分歧轨制的吸引力問題,因為歸根結底,一個处所能不克不及持續不斷地吸引移民,底子上還是靠轨制競爭。犹如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在《國家為什麼會失敗》(編注:英文名為Why Nations Fail——The Origins of Power, Prosperity, and Poverty)一書中得出的結論,實施“包涵性轨制”的处所會吸引分歧的要素資源逐漸朝這個处所汇集,從而也更有益長期的經濟發展。反之,若是一個处所實行“压迫性轨制”,那麼經濟增長就不成持續。

        我本身在美國的感觉是中國正變得越來越首要,這有兩個大致的觀察可以佐証。一是媒體報道越來越密集的出現中國議題,從民生到政治,話題很是廣。二是DC(編注:華盛頓特區)的智庫界討論中國議題的也越來越多,兩年多前專門發布每周華府智庫活動信息的Linktank服務上,一個月能有1-2個主題與中國相關的活動就不錯了,而現在每周差未几都有2個乃至更多與中國相關的活動。

        有人認為這彷佛象征著有一種吸惹人的“中國模式”正在興起。當然這颇有多是一個錯覺,因為说起中國越來越多,颇有多是批評而非贊揚越來越多。因為同期Linktank上議題逐漸增多的還包含朝鮮和伊朗,這兩個國家在美國不论是決策界還是在媒體界根基都是背面课本。

        那麼中國究竟是越來越吸惹人,還是相反呢?2010年的時候,我的一個朋侪叫賈葭,他發表過一篇叫做《作美國人的爹》的文章,此中講到“美國夢”是指“個體隻要通過不懈尽力就必定會獲得更好糊口的一種抱负”。但我發現這個其實與“中國夢”並沒有太大的區別,實質都是提高體面糊口的標准,增长乳膠手套, 自由選擇的范圍。以是關鍵還是不克不及光看口頭上的标致話,得看看人們實際上怎麼做的選擇。

        賈葭提到了兩種中國人變成美國人的途徑。第一種比較直接,就是投資移民,盡管這中間圈套很多,但全然不克不及阻擋有錢的中國人投資的熱情。賈葭笑言在“北京四環內擁有房產的北京市民都是潛在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公民”,依照北京的房價倒也並非戲言。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機構協會的數據顯示,2009年到美國投資移民的EB-5類簽証的中國申報人數已經翻了一番,從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過1000人。而近来北京的“霾”和長三角的“豬”有可能催生新一波的移民動力。

        第二種相對間接一點,就是“作美國人的爹媽”,通過赴美產子的方法,等小孩子成人確定美國籍,怙恃也就算明晰心願了。賈葭於是寫道:“现在一個典范的中國夢是:上大學、考公務員、賺錢、移民﹔上大學、當白領、賺錢、移民。上大學、當工程師、賺錢、移民。北京人民就更便利了:賣房,移民。生是中國的人,死是美國的死人,不暗昧。”我將這稱為“中式‘美’夢”。

        此外一種更直接的方法,生髪推薦,網球即時比分,是通過赴美求學,在美找到事情,渐渐扎下根來,逐漸變成美國人,實現中式“美”夢。自1978年以來,有106萬中國學生留學海外,僅27.5萬人回國。盡管不是所有人都來了美國,但美國的高档教诲以極高的質量對中國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。這種競爭為什麼極端首要呢?因為這代表的是對“精英”的競爭。

        若是中國的精英及其下一代都憧憬美國,那麼“中國夢”的抱负樣本彷佛就是“美國夢”。對不斷被強調的“中國夢”而言,這几多有點諷刺象征。那麼我們若何才能晓得中國的精英們是否是憧憬美國呢?一個公道的假設是精英們會在美國接管高档教诲,並且凡是是钻研生或以上學歷,那麼检察“教诲考試服務”(ETS)的“钻研生入學考試”GRE的記錄,就是一個成心思的法子。成心思的是,钻研生入學考試這樣一個首要的任務是由ETS這樣一家NGO(編注: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,非当局組織)來承擔的。可見這個暗地里流露出來的強烈的轨制自傲。

        2013年头,ETS發布了關於鼎新后GRE考試的首份報告,此中一些成心思的結果值得說一說。起首是2011年-2012年間,中印兩國成為除美國本土外,參加GRE考試人數至多的國家。中國有29255人,印度更多,達33504人。近3萬人比拟於超過160萬報考中國國內钻研生的人數可能不算什麼,但若每一年都有這麼多精英跑到美國來,就可以說明些問題了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李華芳:美國夢的“元規則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