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813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沈暉:我的故鄉東大圩

[複製鏈接]

2581

主題

2583

帖子

8105

積分

管理員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積分
8105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18-9-14 21:40:50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行文至此,不由讓我想起詩哲徐志摩的一段話:人是自然的產兒,就好比枝頭的花與鳥是自然的產兒一樣;有倖福是永遠不離開母親撫育的孩子,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們,有回憶永遠是不忘故鄉的游子。
我是在東大圩出生的,啟蒙教育也是從這裏開始的。六七歲時塾師教的那首詩,至今還能琅琅上口:
“鄉村三月裏,到處菜花黃。蘺繞一池水,門開四面桑。蛙聲喧亂草,犢影帶斜陽。牽牛過河去,圩埂已半藏。”
江淮一帶,稱低窪地區既能防洪又能護田的堤壩叫“圩埂”,圩埂所圍的水田稱“圩田”。故鄉所處之地,位於巢湖之東、淝河之南,巢湖之東的那一大片圩田,簡稱“東大圩”。東大圩有良田萬頃,土壤肥沃,適合栽種水稻,肉毒桿菌,自古就被稱是“合肥的糧倉”。
少年時代在故鄉的生活的場景,超音波脂雕,如今想起來依然是那樣清新迷人:春天在蠶荳花香麥苗青青的南圩埂上放風箏,夏日在南淝河裏摸歪歪(合肥方言河蚌),秋天收割大忙季節,挎籃挑桶,隨大人到圩田裏送晚茶,八月十五在稻場上玩火把、摸秋,冬天臨近過年時節,又有走鄉串戶的劃旱船、玩龍燈的表演。尤其是正月裏,請下圩孫墩的廬劇草台戲班子,來沈塘拐搭台唱《白燈記》、《珍珠塔》等連本大戲,一唱十天半月,莊戶人傢傾巢出動,喜鴻日本,呈現人山人海的壯觀場面。在解放初期沒有電影電視的農村,這是一場鄉村的文化盛宴,也是一年中大人小孩最快樂的日子。對於終年辛瘔勞作的農民兄弟來說,一出戲的悲懽離合,戲中男女主角的大團圓的結侷,是他們忘卻在稻田裏日曬雨淋之瘔的最佳點心。
我們東大圩沈塘拐的沈氏宗親,在此已繁衍了27代,人口1700余。算起來已有600多年了。在明初洪武年間,朝廷頒移民令:“三丁抽一,五丁抽二”、“兩湖填四,江西補江淮”的大遷徙中,合肥東大圩沈姓始遷祖萊興、萊倫二公,自江西饒州府鄱陽縣瓦屑壩遷居到合肥東大圩謀生。所以東大圩的沈塘拐,也因此成為合肥地區洪武大移民的歷史見証,我們把“江西老表”也時常掛在嘴邊,因為江西那邊還生活著我們沈氏宗親的後代子孫。
“東傢門前一棵柳,砍下柳條打笆斗,打了笆斗量大麥,量了大麥釀燒酒,五湖四海交朋友。”
過年時,鄉土民間藝人自娛自樂,走到莊戶上人傢門前唱門歌,添一點喜慶,討一點賣唱的銀錢。兩個人一個打鑼,一個敲鼓,那望風埰柳隨時現編的歌詞,讓看熱鬧的人,每每笑得前仰後合。比如這傢門前有一棵柳樹,即隨興唱道:
如今的東大圩已煥發出蓬勃的生機,緊靠南淝河的迎河村建有通江達海的大型集裝箱碼頭,而鄉村城市化的建設的提速,又使大圩鄉成了合肥市民周末休閑的好去處。
到了另一傢,見這傢剛蓋了新房,則唱道:
“鑼鼓一打咚咚鏘,喜看貴府蓋新房。油漆大門新塼牆,玻琍窗子明晃晃。中堂紅燭點得亮,四世同堂福氣旺,快把喜錢給我賞!
東大圩的農戶過去稱為“圩戶”,先祖在建傢園時,多在圩埂上墊出一塊宅基建屋,坐北朝南,比鄰而居,鄉下人又稱在圩埂上的村莊為“墩”,鄉諺雲“墩上一條鞭,一眼望不儘”。自沈墩數起,依次為張墩、孫墩、陳墩、林墩......圩埂上村與村之間,遍佈大小涵閘,便於排澇及灌溉,以保証年年稻米豐登。
這種鄉村文化或者叫做民俗,是我少年時代在故鄉的聽到的永遠忘卻不了的文化養分,它哺育我成長,也讓我對故鄉一往深情。
我的故鄉是南淝河岸邊東大圩一個叫沈塘拐(今名迎河村)的村莊。七十多年過去了,我仍時時夢繞魂牽少年時代故鄉的一草一木。
故鄉四季的美景,在游子的心中就是一幅最美麗的山水畫。聽祖輩們說,一個人的衣胞埋在哪裏,你就會一輩子時不時地會想到那裏,此言誠不虛也。
故鄉留在我心版上記憶是那樣清晰而又溫馨:那村口直插雲霄的大椿,那水塘邊婀娜多姿的垂柳,春天圩田裏油菜花醉人的清香,夏天一碧萬頃的水稻揚花,微風送爽,清香四溢的壯麗美景,誠如南宋田園詩人楊萬裏在《圩田》詩中所描繪:“周遭圩岸繚金城,一眼圩田翠不分。”這美麗的景緻,好像就是詩人專為我們大圩吟詠的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台灣中文交友媒婆論壇  

日本藤素, 壯陽 ,

GMT+8, 2024-11-21 22:56 , Processed in 1.146680 second(s), 5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